images (4).jpg

4 佛王評論24種功法不圓通之處I   
  佛王曰:[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諸三有,指萬物。空變成無了,萬物,萬種,萬類,萬法,
  還能存在嗎?因為諸三有 "皆依空所生"。

  佛王曰:[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歸元即歸一,回歸宙心。性是指無情和有情的靈,即萬物的靈。
  無二,是說,到那時,我看你往哪裡跑?!看你能不能逃出我
  大日如來的手心!諸位不必怕!大日如來不是衝著諸位來勁。
  她是說給那個拿她玉的人聽的。

  佛王曰:[ 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順,指人類的正常進化。逆,指修煉,逆向進化。
  即,無論是順化,還是逆化,早晚都有這一步。
  這一步是指什麼?831萬年後漚滅空本無。

  佛王曰:[ 初心入三昧,遲速不同倫。]

  關鍵是[ 初 ]字。有二解。表意是,你開始發心要修煉了,你
  初步選擇了不同的方便法門。隱意是,初心不是識心,初心是
  指大靈,即,大靈、真我入三昧。三昧,指大定。不同倫,即
  ,無論是順化還是逆化,雖說是早晚都要走這一步。但回歸的
  時間,以及品位是不同的,不可倫比的。

 雖然,在楞嚴會上發言的25位所說的功法,都屬出世法。但其
  中24位所說的,並不是圓通之法。圓通,在這裡是指直接返回
  宙心的能力。不足圓通,雖也過了斷魂關,但只能停留在B 點
  ,回不了宙心。
 
 
(1) 優婆尼沙陀

  佛王開示:[ 色想結成塵,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於是獲圓通?]

  精靈回歸宙心的阻障就是色想結塵( 即有形體的阻障 ),以及
  神識、意識的阻障,而使精靈之性光不能明徹,無法通過斷魂
  關。只有通過修行,使精靈獲得圓通,才能使之明徹光明。即
  ,把精靈修成高能量的摩尼珠光明團。不明徹,怎麼獲圓通呢?

  色,是構成萬物的基本原質。色即是生命本質的色能量。色
  構成無情和有情眾生。色能量在品位上低於光能量和音能量。

  想,是由心產生的相。是虛幻的存在,不是物質性的存在。
  想也是一種能量體現出的相。是色能量轉化成音能量釋放出
  來的。是一種生命現象,音能量的一種表現形式。人體能量
  的釋放。想出去了,能量就放出去了。這個能量是只出不進
  的,放出去就回不來了。俗曰光陰(音)似箭,一去不回。

 當A 專注去想B 時,具足一定能量的想,就會對B 產生作用。
  有時,會使B 感到A 的存在。這個釋放出去的能量並沒有消失,
  而是轉化了。轉化成對B 產生的某種心理或精神上的感覺。

  有時,一個人極力想另一個人時,常說,想得心都疼了。為
  什麼心會疼?因為心發出的能量大多了,把心累傷了。

 色能量,以及色能量轉化成的音能量,有時可以產生"物質",即塵
 。由於能量結成了塵,大靈的能量消耗了,即精了,使大靈失去了
 性光和明徹。不能徹是指變濁渾了。

 由於不明徹了,就必須圓通一下。圓通的表意是圓滿通達。失去了
 性光,無明了,故不圓滿了。什麼是圓滿?佛王是以月來形容比喻
 的。滿月時,月圓時為中秋大光明。不圓滿,即半個月亮,表性光
 不足。有人練功出現半個月亮了,表示性光出現了,但不圓滿。這
 表示練功有成,但,是小成。

 通達是指回歸的能力。不通達是表示能量尚不足,回歸有阻,或回
 歸的品位有限。


 
 (2)僑陳如五位比丘

 佛王開示:[ 音聲雜語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獲圓通?]

 以音聲為本起修,為何不圓通呢?音聲雜語言,語言是文字,
 加上音聲就是說的話。這個混雜叫什麼呢?叫句味,話的含意
 ,味道。憑句味不是圓通之法,以音聲為本非圓通之法。

 例如:下雨天,小孩在泥水裡玩得一身泥。媽下班回來曰:[
 唉呀!你可真有本事!快回家,我好好侍候侍候你。 ]小孩挺
 高興,誇獎了,回家不知是什麼好事。結果是一頓條帚..小孩
 會聽話,但不會聽音,悟不出句味。

 一非含一切。例如說一,無論你用什麼音調,對方也悟不出你
 說的這個一,是老子的那個一。即光憑句味也不能悟出全意。
 例如四川婦女說:[ 你就死在外面吧!]那意思是早點回來。


 (3) 香嚴童子

 佛王開示:[ 香以合中和,離則元無有,
                    不恆其所覺,云何獲圓通?]

 香味是和合而成,分解則無香味。故香是暫時的,它不是亙久
 不生不滅的。以浮動變化的東西為根,為基礎,又如何能建築
 最後的層次。覺是指最高層次。


 (4) 藥王藥上等502位

 佛王開示:[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時有,
                    其性恆不一,云何獲圓通?]

 藥王是以味塵入手。佛王曰:味性並不是根本,有味時,它才
 有。其性不長存,以此打根基也是上不去最高層次。

 
(5) 跋陀婆羅等16位

 佛王開示:[ 觸以所觸明,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云何獲圓通?]


 跋陀婆羅是以觸塵入手。佛王曰:你觸時,有觸覺。不觸時,
 就不明,就無覺。合離性非定。合是相觸,離是不相觸了。即
 觸時知道是什麼味。一分開這個味就消失了。不是恒定的。


 (6)大迦葉與紫金光比丘尼等21人

 佛王開示:[ 法稱為內塵,憑塵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獲圓通?]

 著名的大迦葉是從法塵入手。
            ...........
            ...........
            ...........


 節錄 第2號筆記-佛王開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韓湘 的頭像
    韓湘

    雪山書院

    韓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