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說法54觀音菩薩現金色身戴毘盧帽
隨機示現,這是應化身,講「應」,我們一定會聯想到「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所以應身是應感而現之身。實在講,應身與化身意思相同,其中的差別,應身是完全隨順眾生示現。如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世間八相成道,他也入胎、也受生,這就是應身;化身無八相成道,是突然顯現的,事情處理完之後,此身就消失了。
這種事情很多,最普遍的是學佛人,無論在家、出家去朝普陀山,拜梵音洞,在洞口禮拜會見到觀音菩薩出現,那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但幾乎每個人所見到的相都不一樣。
我沒有機會朝普陀,但有一次我正好在香港講經,聖一法師告訴我一件事。聖一法師是大嶼山寶蓮寺的方丈,也是我的老友,他於1982年與兩位同參(都是出家人),去朝普陀,當時也有地方官員陪同。他們在梵音洞外面禮拜,大概拜了半個小時,觀音菩薩出現了,三個人都見到了,非常歡喜。本來想多停留一會兒,陪同的官員催他們說:「夠了,可以離開了。」這時才離開梵音洞,離開的時候,觀音菩薩的形相還在,尚未消失。
之後,他們三個各說所見觀音菩薩的形相,三個人見的不一樣。聖一法師所見到的觀音菩薩現的是金色身,戴毘盧帽;另外一個法師見到的是白衣觀音,如我們時常見到的塑造白衣觀音的這種相;第三個看到的,是現出家比丘相。這就說明每個人的緣不相同,所以三個人見的相不一樣,這屬於化身,不是應身。
(節錄自淨空法師之講演)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