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述說自己的心得前,先描述一下現在所處的時空環境。我住在美國德州的一個沙漠都市,一般而言,冬季氣溫在攝氏510度已經是很低的了。但是現在外面刮著風雪,氣溫降到零下 13 度左右,將此對照師父於此筆記前言所述之地球能量消退期,心中很是感慨,不知人類未來將何去何從。當然,這更顯示了十尊菩薩聯手傳法的重要性了。

 

學生以為此開示有幾個重點,分別述說如下:

 

 (1) 詳載各聖賢修行用功的法門,以及修行該法門之特點及先決條件。此部分論述最重要的結論在於

 

第一:雖然各各功法均有驗效,但無奈今人基礎能量不足,因此銜接不上這些法門。師父所傳的瑜珈功法,提供了今人迅速提升能量之法。

 

第二:在眾法門中以觀音法門為最,而所謂的觀音法門,實際就是以天目行觀之法門。而行觀的前提是心靜,因為心靜耳根才會通,天眼才能開。也只有心靜,才能不受貪嗔痴的影響,直觀宙心的嗡音流。

 

由此可知,練瑜珈、靜心、行觀是本門修練的順序。學生很感激師父藉由筆記傳授此法門,讓學生也能循序漸進,逐階而上。

 

(2) 在第二十頁中,有一句話 用念來修,全在一個情上特別讓我有感觸。每次當我在修習四加行儀軌時,有時候只是機械性的唸誦,讓自己嫻熟於整個儀軌流程,或只是為了完成例行性的每日功課。然而,有時似乎能夠真的將心奉獻於皈依境、金剛薩埵與古汝仁波切,並向他們傾訴、懺悔與尋求庇護。當這種將心寄託於三寶與三根本的狀態產生時,整個物理與心理環境會顯的特別平靜、安詳。

 

(3) 此開示亦點出修行心態的的進程。從聞思修而能逐漸轉心向法。將新心之所趨,從世間的名聞利養、愛恨情仇轉到宙心、轉到佛。從此而後,心面向佛了,才能與之相應。

相應之後,才能下定決心,修行回歸本來處。

 

以自己本身來說,自開始學佛以來,總想著說兼顧世間出世間法,以為自己可以游刃有餘。直到最近一年,在師父的筆記與其他法師的開示中,才漸漸知道自己錯的離譜。心,要嘛向著娑婆,要嘛向著涅盤,沒有一半一半的兩手策略。

 

從此,逐漸調整自己的心態。因為自己即將畢業,投入就業市場,所以正在思考人生的方向。目前自己以為既然立志要當一個修行人,就當以修行為主,工作為輔。工作目的只是在於養家餬口、回饋社會與護持佛法而已,而不應以工作的金錢收益與學術地位或是自我虛榮為目標。

 

(4) 師父於此筆記中,開示了十妙聖號、三精要與無上的絕對的真實意義。學生對這三篇真得很喜歡。十妙聖號讓學生可以認祖歸宗,知曉法脈的源頭。兩篇短文,言簡意賅,學生在第一次讀時就十分喜愛。有時會挑出來讀誦,想想應該把祂們背下來才是。

 

(5) 學生以為從二十六頁到三十七頁是本筆記要點中的要點。因為這部分的論述闡明了生命的本質是時間。仔細想一想,事實如此,時間才是真正掌握所有事物成住壞空的樞紐。所謂的歸零,是時間為零的狀態。既然時間為零,能量就無從流失,時間之能就是整片圓澄澄的性海,又哪裡來的生滅。

 

此外,若無時間,空間也沒有意義,因為一個個體之所以能夠從AB是來自於時間的間隔。若時間為零,則該個體既在A也在B,那AB之間的距離也不存在了。於另一個要點是,既然眾生本為如來,又為何下凡塵的原因及過程。這裡牽涉的是主體與客體的問題。

 

首先,主體本來就是明明白白的,問題是主體只是純粹的明,它並沒有想要去覺這個明。一旦,主體產生要去瞭解本身具有的明明白白的特性的想法,即塑造了客體,即不明了。在文中,師父提出了光音色三種性能,不過著墨不多就是了。請問師父在接下來的筆記中可否對此做更詳盡的說明?

 

(5) 很感謝師父賜予金剛薩埵修行的VCD,對於觀想以及瞭解儀軌的流程有莫大助益。修此法門些許日子來,自己個性比較遲鈍,不敢說有什麼感應之類的。但是對於三寶的信心是在穩定的成長中,對於許多事的成敗也較放得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韓湘 的頭像
    韓湘

    雪山書院

    韓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