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34-16-川人觀記,閱36-4雪山曲續,之心得
 閱34-16-川人觀記,閱36-4雪山曲續,之心得
 1 修者要自己去攻克這個人門關
 
 在9月15的記錄裡,佛王開示:[ 貪心可以使人喪志滅慧…… ]
 佛王又說:[ 人生不過百年事,貪的再多也是人身轉眼即逝……
 爭有什麼用? 鬥有什麼好? 能爭來壽命嗎? 到頭來赤條條的走,
 什麼也帶不走,僅能背著一堆牽掛……還給自己造孽障設因果。]

 故知,貪瞋癡三毒的淨化,在修行中相當重要……

 甲:功法的傳播,只用了一個字,即貪。借貪傳功……

 乙:有深度了……人類的一切文明史,均是一個字的結果,即貪。
        若無貪則無人類的文明史。斷貪等於斷滅人類的文明,故知,
        貪不可斷。人類要發展,要進步,全在於一個貪字上,僅僅是
        表現形式的不同,本質並無區別。

 甲:既如此,修行人應如何處置這個貪?

 乙:知貪者不貪,身貪心不貪,貪著了不喜,貪不著不惱。
        貪不等於不貪,僅是沒貪著。指責別人貪不等於自己不貪,
        僅是貪的表現形式不同。越富越貪,因為貪的烙印太深。
        富而不貪是個相對的知足,貧而不貪是個安於本份……
        可天下知足者罕見,本份者少有……故知天下一片貪。

        並不是說當官的貪,僅是有貪的方便。並不是說不當官就
        不貪,僅是少有貪的機會。故而教功自然就離不開這個貪字。

        練功之後,反而表現為貪心更大……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權
        ……幾乎無所不貪……因為女神功法的作用是激發,是把人
        身心的潛在,激發出來,以便自己瞭解自己,克服自己。最
        後相互一看……你貪我貪大家都貪……若以容己之心容人,
        那就相互一笑,心照不宜,如此方能了斷貪的煩惱……成就
        貪的超然。

 甲:佛門認為貪心不除難有所成……
        本功法又是如何除破此貪?

 乙:以貪攻貪,以癡攻癡,貪貪癡癡兩敗,只落個嗔怒悔怨……
        待平靜了嗔怒,成就無悔無怨,則三毒一關,算是闖過去了。

 甲:若如此,大多學人依然仍是在三毒門前打轉?

 乙:正是。此為人門之關,幾乎是人根本無法通過之關……
        羅地干布只管天地之門,不管人門,這人門須是自己去闖關。


 -------------------------------------
 閱34-16-川人觀記之2 成就小搬運功能
 -------------------------------------
 甲:學人中依然對功能興趣極濃……在網路上,教人怎麼修出
        功能( 吸引力法則 )--成就幾個億的富……成就搬運功能
        ,還是最令人喜歡的……

 乙:功法進行當中,比如,觀香、觀法印、觀像、觀書等物時
         ,不少學人都說……出現一變二……此即小搬運功能出現
        之前兆……

        但真若成就小搬運功能,須是心靜,須是心定,須是心不動。
        貪字不淡化又如何心靜? 嗔字不滅又如何心定? 癡字不除又
        如何心不動?

 甲:成就小搬運功能,需是心靜、定、不動……
        那麼學那個"吸引力法則"的秘訣就是這個了……


 ----------------------------------
 閱36-4雪山曲續之1 剝芭蕉原理
 ----------------------------------
 <雪山曲續>進行中,採用剝芭蕉原理--半公開的交流( 只寄給
 少數幾位學者 ),即,在修行與通靈的交流當中,漸漸的就
 會展現一個"純淨的我"。

 因為修行進入了通靈以後,應該漸漸的認識到…"我"的消失。
 另外,在修行與通靈的交流中,不應該存在誰笑話誰的問題?
 因為笑話別人的人,不是修行者! 其不懂得修行原理:剝芭蕉。

 交流中的過激言語……都不應該在意。何為肝膽相照?比如,
 一個屁字,某學人的[ 我 ]…一跳三尺!當這個"我"跳出來時
 ,師若一棒放下去……得確是一個好機會!!不過,師總是捨不
 得放下,大日九宮也總是勸他放下……

 現在我們已經無法參加交流了,只能是--將閱讀曲--當做心法
 而鍊心,一齣又一齣的戲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想著天尊
 們苦苦續曲又是為那端? 天尊們對學人的情,一支支的曲是一
 條條的線一個個的勾,學人若上勾,漸漸的將外在的那個我放
 下,與心對話,芭蕉一層層的撥落,待芭蕉落盡,便能展現一
 個[ 純淨的我 ]。

 已經入觀者,要注重在情上,因為佛法就是虛空情。如果功夫
 下在所謂的法理上,其後果是:(1) 你永遠搞不懂,因為都是
 名詞。僅僅是能夠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張嘴就像個教授。 (2)
 沒用,你成天的抱著一堆法----大顛早就說過了--典賣虛空不
 值錢。

 情--抓的是你的心
 法--勾的是你的欲

 修行修的是心而不是你所謂的理性概念,這些理性概念對修行
 沒有用,對嘴有用--滿足的是自己的嘴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韓湘 的頭像
    韓湘

    雪山書院

    韓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