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

戒定慧

 佛學有一句話:[ 息心除妄想,方能無事可思量 ]。故知,
 凡是有善惡、是非、貪心、爭心……都叫凡心。修行人應力
 求淨化自心……

 我們行功至此--能量充滿中脈,已是閉關行者,應轉而專注
 在內,脫離後天意識的控制,與自然諧振。

 常人(理論者)理解……戒定慧三字是指心戒、心定、心慧……

 我們實修者說的戒定慧是……色戒、音定、光慧。此為三味。
 就是--色魂戒之,音魂定之,光魂能量具足為光慧。

 薄伽梵歌曰:一旦你堅定的處於三昧,你才能把大法得全。
 故知,入得七層門條件:

 色心靜---除了練功、閱讀、相應,其餘無事。

 音心定---不胡思亂想、什麼也不想。

 天心不動--練功激活天魂,俱足能量,不受音色之心的影響。
           天心在三心中已經徹底獨立……

 我們實修者( 練功+ 行觀+ 關門自修 )很快的,天魂徹底獨立
 了,修行的事……將由天魂主導……行功課程由其安排……已
 然沒有世俗人的那種生活模式了……

 此時的行者,不能再粗心不理會,要心靜才能夠感知,因為這
 種現象是極其細微的。行者要做的是--在行觀當中將後天意識
 放下,不說話,而由天魂去說話、應對、主導……放下爭鬥…
 放下生活中凡俗的那套……


 * * *
 以下摘錄大勢至菩薩(行觀中稱之為西洋女王)在1997年9月12
 日的開示:


 <戒定慧三昧>

 行至大觀,就當入靜定狀態,把心念收回來。
 色魂戒之,音魂定之,光魂能量具足為光慧。
 色戒、音定、光慧,此為三昧。
 如此堅定的處於三昧,才稱大智慧者,
 那時才是無我相、人相、眾生相……


 <息心>

 修行人最難過的關就是心關,想法太多,是自找苦吃。
 多心多想自己給自己留禍根、設法障、留影置……
 這叫爭心。

 無我無法,遠離顛倒夢境為聖心。
 貪心、爭心叫凡心,則會無月上中山。
 山中無月心法重,貪心不絕念難斷,
 靜心靜氣自安詳,修心修德明月在,
 疑心難住心中情,心放平,月光明。


<<自留禍根>>

 任其發展,放任自流…就無法收心,
 那不叫禍根又叫個什麼東西?

 什麼事都當以修行為立點,思前顧後的想想,
 一做一行一言一為對修行而言對不對?
 以此來節制波動心,也節制法障。

 波動心、法障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只有靠自己的心念……
 人生清淡一些,波動心、法障就會少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戒定慧 息心除妄想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韓湘 的頭像
    韓湘

    雪山書院

    韓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