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同學打第六式,有幾人就有幾種花樣,
總是無法統一式樣,現在明白了什麼花樣都對,
只要心中知道的故事一樣就對了,彩雲(碧霞)
追著小月打,兒女情長,說也說不清,打也打
不完。就像那陰陽圖裡的黑白點,要怎麼才能
打成一體呢?
=======================
九陰功 第六式 彩雲追月
=======================
1 動作說明
聽到[ 扣腕外旋, 翻掌上托, 彩雲追月,
月在天心 ]時: 抱月的雙手翻掌向下,
外旋手掌再內旋至手心向上, 從海底
托月沿中脈上升, 緩緩吸氣。行至眉心,
輕輕一撂翻掌由內向外一翻, 使拇指、
食指、指尖相對不接觸, 並撐開虎口
( 手心向外 )置於額前, 此為月在天心。
聽到[ 推雲開霧, 開雲見日 ]時:
雙手前推( 手心向前 ), 身體微後坐, 緩緩呼氣。
前推的雙臂近於平直時稍彎, 雙手分開, 掌心向
外, 展臂向體兩側。當展開的雙臂近於水平時
( 轉掌心向前 )左轉身。實際做時, 展臂與左轉
身是同時進行的。
聽到[ 抱日歸山, 日月合明 ]時:
雙手似抱球狀, 掌心相對, 重心在右腳。
雙手( 手心向下 )抱日歸山, 抱日於天目前,
掌心向內。
聽到[ 夕陽西下, 日出東海 ]時:
雙手於體前正中下落, 下按至小腹時分掌,
掌心向下向外輕抖手指, 意排濁氣沿腿入地,
至臀兩側時手指下伸, 手心向後, 向後輕擺
雙手。雙臂乘勢抬起, 伸向體前, 大約高於
眉心, 掌 心向下, 身體前探, 重心前移, 同時
後腳跟抬起, 呈探海式, 重心在左腳。
聽到[ 碧霞擁日, 日月歸丹 ]時:
身體後坐, 重心又回到右腳, 同時收回
雙臂, 掌心向下。接近前額時, 轉掌抱日
( 手心向內, 十指向上 )合於天目, 同時
轉正身體, 雙手下按, 將日月合明歸於
下丹田。成龍爪抱月式。
2 行功導引詞
第六式, 彩雲追月。兒女無非天性, 英雄
更是情長。最憐兒女又英雄, 方是人中
之龍鳳。扣腕外旋, 翻掌上托, 彩雲追月,
月在天心。推雲開霧, 開雲見日。抱日歸
山, 日月合明。夕陽西下, 日出東海。
碧霞擁日, 日月歸丹。龍爪抱月。
3 要點提示
(1)此式是疏理經絡, 意為日月合明, 陰陽和合,
並將第五式[ 龍躍於淵 ]的能量均勻分布。
行功動作要輕柔, 要含情脈脈, 把能量充分
溶到體內。
(2)做第六式時常出現的問題是, 身體總是
前後傾後仰! 要注意掌握兩腿重心的變化,
重心前後移動時, 身體保持中正, 不要前傾
後仰。
(3)彩雲追月的火候控制: 急急慢
(4)外旋掌, 掌心下下, 環形以指、掌帶起地氣、
海氣, 沿湧泉上升; 掌心向上, 從海底穴帶氣,
托氣上升; 雲霧之氣托起腹中月, 沿中脈升至
天目。將月置於天目, 翻掌, 掌心向外, 拇指
相對, 食指相對, 拇指與食指間成圓月形, 讓
天目通過環狀指外射前方, 成一月光束; 兩掌
沿月光束推雲, 兩臂向前展直, 手心仍向外。
兩臂向兩側展開, 成開雲見日式, 讓空中日與
天目月相映照。兩臂於兩側展直時, 左轉體,
曲右膝, 然後合臂抱日入天目(抱日歸山式 ),
讓日月相合。兩掌心向下, 沿體中脈下按, 讓
日下沉至海底穴( 日落西山 )兩臂沿左腿下按,
讓日沿左腿從湧泉入地、入海。重心移至左腿,
右腿由曲轉直, 腳前掌著地, 同時兩臂向前、
向上伸展, 帶日擁碧霞, 蒸蒸日上( 日出東海 )。
兩掌抱日擁霞至天目, 重心轉至兩腳之間, 兩足
平踏地面, 同時將體轉正, 雙掌下按, 將日、月
按至大腹中( 日月歸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