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手記 N1 突破入觀,不是用形式化的格局,而是抓機。
================================================
有同修捧著自己製定的很工整、完善的"練功計畫書",
並問,要如何做記錄,是不是發生的事情大小都要記﹖
答:進入禪堂,要記錄的是--靈性成長的軌跡,而非發
生過的歷史事件。這時候的記錄不可能像小學生寫日記
那樣--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啦! 誰又來啦(指世俗人)!
未入觀,你在淨化與服從的前提下所遇到的,那個被壓
抑的靈性- 即將突破的狀況……
入觀後(通靈後),真修煉者對自己的記錄是很用心的。
背景細節都會去記的( 而不是應付式的、大綱式的,比
如林花曲裡的林芳 )。能夠用心細心的記錄,將會使自
身的層次更上一層。
* * *
在禪堂裡,講要入定,但不是那種理論上的講,要有上
方的加持,通天的師父的引導,這兩個條件,以現在世
間上的價值觀來說,一般人根本難以俱足。
我們的方式是閱讀"有訊息的觀記"使用"有訊息的功帶"
。因此,往往在禪堂上呈現的,與一般傳統的那種禪定
修持法極為不同。你緊隨著觀記進行--抓機! 第一要做
的就是--入觀。
難以入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修者的思維和行為
過於"形式化",一旦形成了模式,形式就會取代了內容
。形式一旦取代了內容----無機可談。
* * *
好的,再用白話講,在修行裡,這一生所發生的紅塵中
的種種事件,都是虛幻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這何必記錄呢。但我們現在還在紅塵中生活,這裡說的
,是心放下,不是形放下。把心放鬆……用功按照表操
課,但不要只去注意什麼日期。關注點要放在心與情上
,要隨心、隨情、隨意的上香禮佛,這樣才能突破入觀。
還有,念佛不要用念珠,重點在--心美! 如何心美﹖後
面有機會再講( 即,高能量心念 ),現在先理解為--對
任何人事物發生的事,都往好的方向想、思、說……
念佛不要用念珠,因為手上有工具就會依賴。不要去依
賴任何東西,這樣一坐,坐下去不動,一萬聲,功夫成
片,坐下去起來,這當中十萬聲,一心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