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非花系列(一)望一片幽冥兮我與月相惜12環境決定人類的存在2008.7.16
======================================================
淩晨三點多,讀到一篇外文,是美國一位科學家寫的,大意是--近代科學,比如物理學、生物學,一開始都是以人本思想去研究人,也就是從人的心態、情感、性格特徵、人性等方面尋找人的行為的根源。當這兩門科學放棄這些做法後,反而得到了發展。從二十世紀末起,科學研究發現……對人的心態、情感、性格特徵產生影響的因素應該從自然環境中尋找。科學分析認為,傳統思想認為的人的最寶貴的東西--自由和尊嚴--也應該轉移到環境身上,從環境研究人將是唯一有可能解決人類問題的辦法。
然而,該科學家說,科學研究到這一步就很難深入了,因為它受到了傳統思想擁護者的排斥。它提出了一個"價值"問題,如果人本身的高貴價值將被否定,科學研究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呢?這是絕大多數科學家很難接受的……
【杏子評論:
我們的哲學認為人獨立於環境,按照這個理論--螞蟻也是獨立於環境而存在……其實,對環境而言,人類與螞蟻都是構成環境的因素,沒有環境就沒有螞蟻,同樣也沒有人類。是環境決定人類的存在,而不是人類決定環境的存在。 2009-3-9 】
* * *
上午,原本安排打記錄的時間又被凡塵瑣事佔據了,心中煩躁,這時聽到虛空的她們唱道:
心兒平,意兒甯,山青水靈轉不停。
馬兒蹄,鈴兒響,朝著日光慢慢走。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