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虛空
4-1 方迪是如何建立虛空的概念
========================================
方迪在正文開端,這樣寫的……
如果第一次在一本書中讀到[ 一切都是嘗試 ],讀者不禁會皺眉頭。接下去讀到[ 嘗試發生在虛空之中 ],讀者會發出懷疑和嘲諷的微笑。可以理解讀者的態度,但是,
虛空 確實是
嘗試的發生地。
* * *
註:虛空確實是生命的發源地。
這裡,不易理解方迪定義的"嘗試"這個名詞是什麼意思。那麼就更不理解他在書中講的是怎麼回事。我試著說明。
嘗試的中性與非目的性,是一種無為,這個無為,為了適應,而又表現為無不為。如果了知老子<<道德經>>,那麼對於方迪定義的嘗試概念就易解了。
與老子所說的無為一樣,方迪教授也沒有交待- 嘗試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而僅僅是講了嘗試的現象。這裡,如果你有雪山書院的系列筆記就知道,無為與嘗試的本質是時間。
* * *
繼續看方迪是如何建立虛空的概念。他寫道……
我根據由嘗試所構成的實體的結構,把嘗試分為[ 物質嘗試 ]和[ 心理嘗試 ],然後,又將它們所對應的虛空,分為[ 物質虛空 ]與[ 心理虛空 ]。
* * *
註:
但是學人應了知,虛空本身並不分為物質虛空和心理虛空,這種劃分完全是後天有為的,即人為的劃分。譯書的人把方迪的話譯為:[ 對於虛空這一劃分,可以說,完全是任意的 ]。
這一點,是學科學的人最易犯的病。科學家人為的把自然劃分為各種名詞,僅僅是為了研究的方便,而學科學的人往往卻是理解為,或是誤解為,自然原本是劃分為一塊一塊的。一科一科的。比如,自然是人的身體,而醫學為了研究的方便和治療的方便,就劃分為內科、外科、小兒科、婦科、耳鼻喉科、皮膚科、骨科、神經科,等等等等。但是,不能就因此認為身體是由這些科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