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2號 筆記: 觀音法門(二) > 閱讀心得 (慧思)
第21題最後提到形式與用心。我向來凡事總想要規範化、有條理,這是後天意識心的習性,但與修行相關的事要從心著手,不是為了規定或是應該,「 隨心、隨情、隨意」才能以心相應,更靈活自在。
以前總不明白為什麼凡事總是要去「悟」,除了無法言喻者外,能講的就都把它講明白不是很好嗎? 如今知道用心去領會、跟用腦子去想去思考,是不太一樣的。動用及參與的主體不同,效果也有差異。
觀音法門的起修點很高,在4.2級及相應之後,雖說因時空能量的關係,此時的人可以較為容易打破眉心洞口,但這優點也是缺點,正因為能量比往昔低,更要借助功法把能量往上提才有辦法入觀。
心經的觀是指三位一體的觀,通靈並不等於進入觀音法門,剛開始色能量的直線觀,和音能量的平面觀都還不能算,仍要繼續不斷努力,讓它進展到光能的立體全方位觀。
「徒具悲心不足成佛,依靠空性亦無法得證。」菩提心展現在悲與智兩方面,有了菩提心後在觀行照上才不會退轉。這讓我想到筆記19-1中的十妙是功法修煉,也是回歸的步驟,第一個是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發世俗菩提心,願帶領聚集的萬緣一同回歸,作為第一步。秉此初心,一路練功到日月合明來成就勝義菩提心。
這本筆記把觀音法門講得更仔細深入,在相應之後、達到能量的要求、平靜、並有菩提心,才能入觀,並穩定的行。
12/31/2017 (農十一.十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