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號筆記--前言 (9) 佛魔混融的大梵行
本法,是以典型案例的方式( 34號系列--川人觀記 ),講解
了通靈行觀的全過程,以及圖像語言的學習……使修者迅速
接近或導入<心經>的"觀"字,並講解了觀字後面的 "行、照
、度" 以及成果大神咒( 即,大日如來神光陣 )。換句話說
,只要積極的練瑜伽功法,使三魂出現,就能入觀乃至成就
菩薩觀……
台灣大多數學人缺少一個修行的環境,並且需要工作養活自
己,在不平和的修煉環境裡練功,故而層次上不了,被種種
矛盾給卡住了。僧尼的寺院也是矛盾重重,也是全卡在菩薩
道之前的低層次,即,戒層次,而無法步入菩薩道。
四層次以下的東西很簡單,只要得到功法,幾天時間比劃幾
下子西天月就出來了。但如何進入五層次乃至突破五六層次
,全在於修心。
* * *
佛教的高層次修行稱為"菩薩道",修菩薩道並不是以戒為終
極目標,亦不是以戒後面的定為終極目標了,而是側重在"
定中行觀" 。即,入觀後深般若,在定中觀以獲五眼六神通
進而開慧。
故知,菩薩道不是那個到社會上為眾生做事,然後稱呼信眾
為老菩薩!!使信眾高興﹖
菩薩道的大忌是--心惡,心惡者走不上菩薩道。從基礎第1
號筆記開始,走的就是菩薩道( 入門門坎有點兒高喔 )……
但最終成與不成在於[ 心惡 ]二字。要命的是,人性當中,
每個人或多或少在心底層都有這個--心惡……
至此,突破五六層次,採用的檢視很簡單--心態上的珍惜(
珍惜三寶,敬佛敬法敬僧,法包含的就是筆記啦 )切入的速
度就會大增,練功激發的……都在爾時轉軌……罪過二字,
只存在於三界內的人類……
* * *
傳統的行法……持戒……釋佛的遺囑……以戒為師……天地
相去……時空上變得遠了……在環境上顯得……無力了……
戒,戒來戒去,戒的是什麼--戒心惡。在家人走[ 戒定慧 ]
這條路已是不通的,不僅在家人走不通,就是出家人修了多
少輩子那戒之一字關也是過不去( 這裡,切莫大左大右,誤
認為不用持戒 )………………
修行顯得越來越難了……這種天地相去更遠的大趨勢造成了
--實質性的天人合一,( 在理論上言 )只能在月台完成,在
凡界只能完成天人相應,天人同步……
故而佛王開恩,不走四禪八定,修者以神女傳書( 瑜伽功 )
進入觀,在觀中以"龍蛇大丹法" 破心惡,以成大空大定,
在大空大定中,五蘊趨向於空,心惡也就趨向於零。當心惡
趨向於零時,就形成了自在菩薩觀,以及漸漸隨之而來的--
自在菩薩行、照、度……這就是諸戒定慧,以至淫怒……皆
為梵行。
以前單純的農業社會,佛教中所教習的戒定慧稱之為 "清淨
梵行" 。現在電腦普及,凡人求法只需動動手指頭就能獲大
量資訊,AI的出現更是資訊氾濫……
故而,本法在這裡講的是"大梵天行"……
即--佛魔混融的大梵行……
* * *
註:第 3號筆記--心經密解。
註:第34號筆記系列20本--川人觀記
註:第49號筆記--九陽功--龍蛇大丹法
值此母親節--給同學的禮物~
菩薩道==>去心惡==>定成就==>行觀==>
依"心經"修觀、行、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