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色空同觀

           ────────

 

           [ 度一切苦厄 ]

 

           若不得五蘊空, 依舊墮落生死界, 再受輪迴苦。老子曰: [

           吾有大患, 為吾有身 ]。有身皆是苦。若要無苦, 打坐入靜

           直須反照, 照得本來清淨, 須是親見本來面孔( 摩尼珠 )

 

           要見本來面孔麼? 今古應無墜, 分明在目前( 你的本來面目

           , 你的生命本質就是目前的那顆摩尼珠 )

 

           和尚說: [ 會麼? 舉頭鷂子過新羅。 ]

           : 九陽功...

 

 

 

           [ 舍利子 ]

 

           顯意係指釋迦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密意: 舍者二解,

           為房舍, 一為捨離。子係指生命本質, 真我、自我, 大靈,

           利是有利於之意。

 

           四大五蘊之身如客店, 生命體暫住其中。生命體離開房舍有

           利於它走上回歸之程, 而常存。

 

           藥山道: [ 皮膚脫落盡, 唯有一真實。大千俱壞, 這個不壞 ]

           還識這個麼? 獨超三界外, 更不戀娑婆。 

 

 

           [ 色不異空 ] 

           以心觀境, 境上有空, 見色便見空, 心即是空。反觀自己,

           是色, 色即是空, 應現種種相, 種種相即是空幻化。空身即

           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寶公道: [ 有相身中無相身 ]

           [ 會麼﹖雨洗淡紅桃萼嫩, 風搖淺碧柳絲輕 ]

 


           [ 空不異色 ]

 

           色與空異相同源, 凡夫視為兩般而不見同源。諸佛菩薩行平

           等智, 不生分別相。凡人不能將二者歸一, 機見不同, 有色

           有空墮落二邊見。

 

           [ 會麼? 不見一法即如來, 方得名為觀自在。 ]

 

           : [ 如來佛即是一, 即宙心。若明了, 則可稱之為觀自在

           。若未明, 則不屬自在觀。 

 

 

           [ 色即是空 ] 

           眼是色不能見, 唯真空能見。手是色不能行拳, 唯真空能行

           拳。意根有名無形, 分為八萬四千。見聞覺知總歸六根。無

           眼能見, 無手能行拳, 神通妙用, 遍身互換。

 

           古云: [ 通身是。遍身是, 會得色空不異, 空即是色, 色空

           不異, 真空妙理。]

 

           所以道, 色可色非真色, 空可空非真空, 總歸大空畢竟空。

           自性空, 本性空, 空空不可得空。二十空門原不有, 且道到

           這裡, 似個什麼? 常憶江南三月裡, 鷓鴣啼處百花新。]

 

           : 江南百花為色, 常憶為空。色即是空。 

 

 

           [ 空即是色 ] 

           諸佛菩薩見十方世界, 只是一空界, 平等無二。三界眾生則

           著相分別, 見種種相, 隨聲逐色, 出胎入胎, 不知不覺。聖

           賢不見有色有空, 內外無分別, 常自寂滅相, 光明洞耀,

           周沙界( 指涅槃於宙心 )

 

           安知, 色空二字俱不可得。即不可執於色, 亦不可執於空而

           落入二邊見。和尚曰: [ 會麼? 亦無空, 亦無色, 布袋和尚

           逢拾得 ]


          : [ 布袋意為放下, 放下即捨, 即無即空。拾得即取,

          有即色。意為色空等同觀。布袋與拾得為古代兩大高僧,

          傳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轉世, 拾得是普賢轉世。

 

 

          [ 受想 行識 ]

          因有眼故便受其色, 因有色故便受其想, 因有想故便受其行

          , 因有行故便受其識, 因有識故便有六根, 因有六根便有六

          , 因有六塵便有六識, 因有六識便有十八界, 因有十八界

          便有四大五蘊, 因有四大五蘊便起六十二見。既有六十二見

          , 便起八萬四千差別相。故而, 隨聲逐色, 流浪生死, 終無

          止住。

 

          若要生死斷, 輪迴息, 但從一根照破, 令四大五蘊淨盡,

          然無我, 當下空寂。方可尋得空劫以前的自己。

 

          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 寂無所寂, 唯見於空。空無所空,

          萬四千, 塵勞妄想, 一時頓息。此時, 人亦空, 法亦空,

          相本來同。和尚又說: [ 會麼﹖佛祖位中留不住, 夜來依舊

          宿蘆花 ] 

 

 

          [ 亦復如是 ] 

          既無我故, 萬法皆無, 總歸於空, 喚作萬法歸一, 不落第二

          見。到這裡,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動念即乖。即入坐入靜

          觀至此時, 謂恰到好處。如若安排, 即錯!

 

          文殊與淨名, 對談不二, 如何是不二﹖不得動著! 動則三十

          棒。[ 會麼﹖百舌未休枝上語, 鳳凰那肯共同棲 ]

 

          : 顯意識活動時, 大靈是不出來的。一動念, 一安排就如

          同百舌未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韓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