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人格性修好,即,先把資糧道修好。

19 人格性修好,即,先把資糧道修好。 

 有人練功(崑崙瑜伽)很勤很努力,很精進,結果卻是--
 瘋了,為什麼﹖人格性不健全的人,一接觸大法(本法)
 ,比誰都精進,一精進,進入靈界( 法界很廣,我們稱
 前段為靈界,即通靈態。稱後段為進入法界,是在觀中
 諸佛菩薩親自引導 ),要不就成魔成精成怪,要不就陷
 在不進不出的陰陽界--瘋顛狀!!!

 魔跟佛差別在哪﹖在人格性。人格性不建全的人,要先
 好好調理人格性的問題,不要急於成佛。比如人格性好
 攀比,人家一坐二小時,你就能一坐二天,但沒用,只
 會成魔。你要學佛,就要先把人品調好,才能修<心經>
 講的觀自在菩薩,才能"行法"( 練崑崙瑜伽功是行法,
 練大拜108 是行法 )

 * *
 雖然觀音現在鼓勵--先入觀,但是修者的人格性也得先
 淨化乾淨呀! 修學,從因地開始,是從淨化身口意起步
 ,而到了最後這個階段(進入法界),已不再局限於身口
 意了。

 聲聞解脫這部份,非常重視基本的身口意,而大乘經典
 ,比如<華嚴經>進入法界這部份,就不再談身口意了, 
 但你不能以為不重視身口意!!!


 相信我,老尼年近七十了(案例看多了),不管你修哪法門
 前面的淨化工作不可少,在淨化的過程裡,也必須徹底,
 要穿透( 六根與六塵接觸,不起六識 )。所以時間極長,
 要趁年輕就趕緊能修行,那時有絕對的醒悟有絕對的意
 志力,不要等老了,有點兒來不及。

 要走解脫道入涅槃門,那絕對要乾脆利落,說淨化就淨
 化,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如果,連一些事自己都無法
 決定,還要問別人可不可以這樣那樣,那是無法入修行
 之列,那只能修一些資糧道,修資糧道是八萬四千法門
 。而這裡講的是很後面的--進入法界,而且還是行法!!

 * * *
 如何把人品調好,佛法有一定的指導:

 1 觀現實人生,苦、空、無常、無我。
 2 觀法界的運作,苦、集、滅、道。
 3 觀有為法的世間,十二因緣、成住壞空。

 這些看透了以後,方運用行法(瑜伽)--入觀。看到真實
 世界(真如世界,真實的生命)那一種涅槃境界中的[ 常
 樂我淨 ]會現前,那你就自在了。

 行法:有一自在菩薩,進進出出,無位真人....

 (未完待續)(雪山書院)2024.5.17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韓湘 的頭像
    韓湘

    雪山書院

    韓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