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波曲-1                       
===============================
--------------
學者來信:

自[ 觀音十九渡 ][ 青潭觀月情 ]以來,覺得收穫頗多。過去十年來- 弄不懂的事情,心中豁然開朗,很受啟發,感謝。近來崑崙位報名的漸漸增多,勝過過去十年。

 

---------------
學者來信:

正看[ 水滴石穿22 ]:你修行的緣來自遠古,來自根本…此時- 鼻子癢,打噴嚏。趕緊按照師的教導:不管你在做什麼,趕緊放下,抓緊機會快問詢。機會錯過,再找就難了。所以不管其它事情,轉身跑到崑崙位前打坐問詢:你是誰?請報個名。腦中想到媽祖,便問:是媽祖老前輩?歡迎你。圖像模糊,感覺是身穿紫色底有黃色花的長袍,其它的沒看清。她從左前方來,說了一句話:哈哈,可把你找到啦!我起身去上香 9炷。

 

【杏子評論:為什麼必須轉身到位前打坐問詢,你是誰… 就地就問…不是更好嗎?不是更隨機一些嗎?機來了叫 做[ 機遇 ],也叫做[ 山來了 ]……有了機遇那就隨機應變啦。機未到時叫做[ 山不過來 ]……如果是山不過 來…怎麼辦?那就是…我們過去呀!】

 


---------------
學者來信:

我在廚房裏做飯,見羅地興沖沖地在我耳邊說:酒是陳的香,人是舊的熟,修行不是後浪推前浪,紅塵卻是後浪蓋過前浪。我說:羅地爺你要說明什麼?羅地:現在看到的都是新人在浮動,那些10年前的陳酒放到哪去了?這才是潭(談)月情,唯有拐杖是新人換舊人。說完他就隱去了

 


======================
月波曲-2          
======================
--------------
學者來信:

是自我想像﹖還是行觀的﹖矛盾中……來個觀音,你問她是不是觀音,她說不是。你再問她到底是誰,她說我就是觀音。


【 杏子評論:觀音回答的太棒了!若即若離……心疑則不 是;若問則是。】

 

--------------
【 杏子:不要把虛空情用於人道——那將是洪洞縣裏無好人;也不要把人道情雷同于天道——各是各碼。】


在狐曲中武媚娘和心月狐的對話開示的甚為貼切:


武媚娘:春秋渡夢,人世幾何。蹉跎歲月,往日時光,笑談中灰飛煙滅。人道無我寸步難行,天道有我無翅之鴿。藍天碧海萬里情,千里馬駒十面兵。當年你我為知音,長續舊情……


心月狐:舊情不斷天情接。


飛狐:心月狐的意思是,不要把舊情轉為人情,那就下道了……


心月狐:下道騎馬患者無。


飛狐:意思是,下道騎馬也還是騎在馬上,騎者自己往往並不在意,難以察覺。


名妓「玉堂春」也就是「蘇三」從山西洪洞縣被押解往太原重審的段子。那流水板的第一句是這麼唱的:[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到大街前 ]


最後一句則是[ 九也恨來十也恨,洪洞縣內無好人 ]。


無好人是因為縣官被收買,無一好人願意出來說真話。更何況是騎者自己往往並不在意,難以察覺。

 

 

-----------------------------------

2021-09-27 17:03:59學者回應:

色空觀我覺得已經很厲害了,竟然只是幼稚園至小學畢業。這個就像是才完成掃盲,學習一些基礎而已。這個真相讓我很吃驚。之後再進一步講解意觀至如意觀的過程,我覺得講解得很清楚。這讓我對整個行觀的次第有比較清楚了。

 

【杏子評論:

當年釋佛接通了虛空後,獲得了 "大智慧" ……後人以及佛門弟子宣說:[ 佛就是大智慧 ]。這個大智慧其實是個專用語,僅限於虛空。人與虛空交流就是人與大智慧交流,亦即與佛交流。


我們的現實稱為 "萬物" ,那麼虛空可以稱為 "萬象" ,佛曰:[ 萬象皆佛 ]。


一般來說,我們把虛空與人交流中所展現的形態稱為[相],比如- 在交流中,虛空象給人顯示的是古妝人相、顯示的是某種動物相……等等。


人與虛空交流(與大智慧交流),人所獲得的是"虛空經驗",行觀記錄就是虛空經驗。對於個人而言,這個經驗是寶貴的,這正是大顛和尚所說的[ 家珍 ]。


但是別人的家珍對你而言就是"法"了,可是在你的虛空經驗不具足時,必須去學習、研究、探討這些"法",否則你找不到北(方向),你不能把這些法當作教條( 宗教的弊病就是把前人的經驗、理論等等當作教條 )。如果你把"法"當作教條了- "法持",然後就是由於法持而漸漸地形成對你的法障。


當年釋佛對隨身弟子的教學就是行觀。所謂的佛經- 就是當時的行觀記錄!( 不包括以後的佛教徒編制的種種規矩,那是為了集體生活的方便。)


達摩、六祖一脈的教外別傳- 就是擺脫宗教的枷鎖,而以虛空經驗修佛。宋朝後為什麼這個"教外別傳"斷絕了呢?因為失去了虛空……失去了行觀,而變成了文字遊戲。現在人們所謂的禪--都是文字遊戲以及故弄玄虛。


當年妙師步入時,對所謂的佛、道、神等等,是空白。所以目前無法,一切源於與虛空交流獲得的經驗。


1995年,很多老修行請妙師講講,但這些老修行,滿腦袋都是佛道的理論。為了方便,妙師只好寫了<<探索者>>。怎樣才能把這些一味追求理論教條的老修行開竅呢?


<<修書>>就是再繞個圈,把所謂的理論,再轉變為虛空經驗,亦即"觀"……


甲:一旦眾學者知道“觀”了--那就放下吧。

乙:放下什麼?

甲:理論呀。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觀音19渡>>系列足夠你們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韓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