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微觀5-10人的生命來自虛空
=============================================
精神病醫生說,
突觸使我發現,人體中的組織或器官,首先是其細胞自成一體,然後才以突觸形式彼此相聯,這就是細胞社會學的基本法則。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至今沒有在人腦中找到一個負責學習的總控制中心……人至今只開發利用了自己大腦的一小部分,所以我們學點東西才那麼費勁,要想綜合所學的東西就更難了。
* * *
註:
醫學研究中發現神經細胞之間相互聯繫接觸的方式是各自伸出一支觸角,像中國老式服裝,用布做的圓扣和套扣,那樣一搭一扣。但是,若叫"搭扣"又太俗,顯得不科學,不是科學語言,於是就定義:如同搭扣那樣的接觸,命名為科學術語[ 突觸 ]。
註:
科學家研究愛迪生的腦,發現他只使用腦 10% 而大腦的90%尚未使用,即,呈睡眠狀態,腦的延長部份( 整條脊柱 )更是睡眠態。我們一般人,恐怕一生當中,大腦使用不到 5%吧!
* * *
另一位醫生說,
只要不涉及自己,不涉及自己的出處,不涉及構成自己的物質,人什麼都想知道……奇怪! 如果人什麼都知道,就是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的,那不是等於一無所知?
我對胚胎學最感興趣,但是有關組織發生過程的(科學)論述繁瑣得要命! 為什麼人總是拒絕認識自己形態發生的過程? 這後面肯定有其深層的原因……這難道是因為人永遠不可能完全擺脫胚胎狀態? 或者說,是因為翻看懸在虛空中的胚層……實在讓人難以忍受? 難以接受……
經研究證明,胎兒在母體子宮中,其原態稱為胚胎。而初始的血管和紅血球均產生於胚胞之外,產生於胚胎與子宮壁之間的空隙之中,它既不屬於母體,也不屬於胚胎。胚胎以後的血管及血液,既不是胚胎自己形成的,也不是母體提供的,它產生於胚胎與子宮之間的虛空,即……
在生命的最初六個星期裡,我的血細胞
既不是我自己的,也不是我母親的
而屬於我和母親之間
一個無所依屬的空間
生命之初
人 一無所有
甚至連血液也不屬於自己……
以上,就是方迪在引言中所說的<<微學>>三要素之一。
* * *
註:從方迪教授的研究結論中,可以得知,生命以人這種狀態產生時,僅是藉母體子宮而成活。而人的生命卻卻是來自虛空。
.
節錄第37-12號筆記 入四入五還是入七
留言列表